發布時間:2024-06-19 11:40:43作者:陳淑文來源:
腫瘤壞死因子(TNF)樣配體1A(TL1A)作為自身免疫和炎癥性疾病治療領域的矚目靶點,目前已吸引了多家跨國藥企的關注。
日前,艾伯維和明濟生物共同宣布簽署一項開發FG-M701的許可協議。根據協議條款,艾伯維將獲得FG-M701在全球進行開發、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許可權,明濟生物將獲得1.5億美元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,并有資格獲得后續高達15.6億美元的臨床開發、監管注冊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,以及高達凈銷售額低兩位數比例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。
據悉,FG-M701是一種用于治療炎癥性腸?。↖BD)的下一代TL1A抗體,目前正處于臨床前開發階段。相較于第一代TL1A抗體,FG-M701具有潛在的成為同類最佳的功能特性,旨在為IBD治療提供更佳的療效并減少用藥頻率。
當前,全球在研TL1A項目并不多,艾伯維通過與明濟生物交易獲得一款臨床前階段的TL1A單抗,顯然是出于鞏固其在自免領域領先優勢的考慮。同時,在TNF-α生物類似藥都已泛濫的情況下,艾伯維正在為專利保護到期的修美樂尋覓一款極具潛力的補位產品,押寶TL1A單抗便是其選擇之一。
事實上,不僅是艾伯維,默沙東、羅氏以及賽諾菲等制藥巨頭均憑借前瞻性的市場洞察,相繼加入了TL1A靶點的研發競賽。
修美樂跌落神壇
艾伯維加快尋覓替補
炎癥性腸?。↖BD)主要包括克羅恩?。–D)和潰瘍性結腸炎(UC),是以腸道炎癥和上皮損傷為病理特征累及消化道的復發性、炎癥性疾病。當前,全球約有 600-800 萬IBD患者,廣泛的市場也給企業帶來了強勁收入的可能性。
公開數據顯示,僅在美國,針對IBD的先進療法就有近150億美元的商業市場,并且市場規模還在持續增長。而據預測,中國IBD藥物治療市場未來五年規模將保持持續增長態勢,到2024年有望突破100億元,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5.5%。
目前,用于治療IBD的靶向生物制劑例如抗TNF-α單抗,已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。而TNF-α靶點在炎癥性疾病治療市場中的重要性已經顯而易見,修美樂(阿達木單抗)作為TNF-α抑制劑的代表藥物,自上市以來累計銷售額已超2000億美元。憑借修美樂的龐大市場,艾伯維雄居自免疾病領域“王座”。
隨著修美樂的專利權到期,市場上出現了多款其生物類似藥,這些后來者開始分割原本由修美樂主導的市場。重重“圍剿”之下,修美樂2023年銷售收入下滑32.2%至144.04億美元,這讓艾伯維切實感受到了市場份額流失的寒氣。在2024年第一季度,艾伯維實現總營收123億美元,同比增長1.6%。其中,修美樂銷量22.7億美元,同比下降35.9%,市場加速丟失。
事實上,自免疾病一直是艾伯維重點聚焦的領域。2013年1月從雅培拆分上市至今,艾伯維的市值從180億美元漲到超過2500億美元,儼然已是全球制藥企業中堪稱巨無霸的存在。自免領域的領先也為艾伯維帶來了豐厚的回報,2023年,老藥修美樂加上“雙子星”——烏帕替尼和Skyrizi,三個產品創造了260億美元的營收。
大單品固然是優勢,但對于原研藥企來說,專利懸崖卻是其邁不過去的一道坎。修美樂在歐洲的專利于2018年10月已經到期,2023年其美國專利保護也失效。有觀點指出,面對即將到來的銷售利空,艾伯維依然能借著自己龐大的用戶基礎,享受一段時間的用戶基數福利,但隨著生物類似藥的大面積出現,修美樂還是存在斷崖式下跌的可能性。
艾伯維此次與明濟生物交易的核心產品FG-M701是一種靶向TL1A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,也是明濟生物首款自免管線。TL1A全稱為腫瘤壞死因子樣細胞因子1A,屬于TNF超家族的一員,與更為人熟知的經典靶點TNF-α(又稱TNFSF1A)是“兄弟”關系,該靶點在IBD中已獲得臨床驗證。
針對優勢業務,擴大產品組合,通過以量取勝來占領和保有市場份額是必然選擇。在業內看來,TL1A單抗優先開發的IBD領域也是艾伯維的“優勢區”。修美樂分別于2007年和2012年在美國獲批CD和UC適應癥,艾伯維借此在IBD領域已積累了十多年的研發經驗和商業化經驗。TL1A單抗算是對修美樂專利到期的補位,這也符合艾伯維在自免領域多樣化布局的戰略。
自免領域兵家必爭
TL1A成下一爆款靶點?
一直以來,自免領域是跨國藥企繼腫瘤藥市場后的必爭之地。全球已知的自免疾病有100余種,影響著全球7.6%至9.4%的人口,而現在已上市的大品種靶向藥覆蓋的適應癥不到30個。而由于免疫系統通路之間相互影響,自免疾病之間存在共患率,其中有19種自免疾病的共病率為10.2%,新藥或老藥可開發的適應癥范圍都很大,容易誕生大單品。
TL1A靶點阻斷機制在炎癥和纖維疾病中有廣泛的應用潛力,目前臨床已驗證能用于治療IBD。盡管目前業界對于TL1A靶點誕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大單品尚處于觀望階段,但這一靶點無疑已經吸引了多家跨國藥企的爭相切入,TL1A賽道已然開始升溫。
目前,已有多款針對TL1A靶點的藥物在研,適應癥主要集中在UC、CD等胃腸道自免性疾病上。臨床開發進度最快的產品要數默沙東以108億美元現金收購Prometheus公司的MK-7240(原研發代號為PRA023),目前已經進入到臨床Ⅲ期。
今年5月,默沙東已經啟動一項MK-7240注射用濃縮液治療中度至重度UC的國際多中心(含中國)Ⅲ期臨床研究。該研究旨在評估MK-7240注射用濃縮液在中度至重度活動性UC受試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。該試驗計劃國際入組1080例患者,中國入組124例患者。
此外,羅氏以72.5億美元從Roivant獲得了RVT-3101的美國和日本權益,該在研藥物目前正處于Ⅱ期臨床階段,預計將啟動Ⅲ期臨床;賽諾菲從Teva引進的TEV-574也處于臨床Ⅱb臨床試驗;其余產品均處于臨床Ⅰ期和臨床早期階段。
其中,RVT-3101是首個展現出維持期治療成果的TL1A單抗,其表現讓人矚目。不論是臨床緩解率還是內鏡評分指標,RVT-3101都展現出了與誘導期相似的優異成果。TUSCANY-2是一項大型、全球性、隨機、雙盲、安慰劑對照的劑量范圍Ⅱb期研究,旨在評估RVT-3101在中度至重度UC成年參與者中的療效、安全性和藥代動力學。
在這項為期56周的研究中,研究者在第14周測量了誘導期的關鍵療效分析,將RVT-3101的不同劑量與安慰劑進行比較。數據顯示,臨床緩解率在第14周為29%,第56周為36%;內窺鏡檢查改善率在第14周為36%,第56周為50%;內鏡緩解率第14周為11%,第56周為21%。
隨著羅氏、默沙東和賽諾菲等多家跨國藥企巨頭通過收購/合作方式布局TL1A,以及此番艾伯維的入局參與,TL1A靶點的熱度正在不斷上升,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。
值得一提的是,自免領域不僅誕生過“藥王”修美樂,還為跨國藥企們培育了多個“重磅炸彈”產品。
自免“新王”Dupixent是賽諾菲和再生元聯合開發的一款抗IL-4Rα單抗,可選擇性抑制IL-4/IL-13介導的關鍵信號,阻斷Th2型炎癥通路,減輕Th2型炎癥的病理性反應,治療Th2型炎癥相關疾病。自2017年首次獲批以來,Dupixent銷售額取得迅猛增長,從2017年的2.19億歐元攀升至2023年的107.15億歐元。如今,Dupixent已成為支撐賽諾菲業績增長的絕對主力,貢獻了約1/4的收入。
無獨有偶,Stelara不僅是強生自免版塊增長的主要驅動力,也是強生制藥業務最暢銷的單品。強生制藥2023年財報顯示,Stelara年度銷售額同比增長11.7%至108.58億美元,正式踏入百億美元俱樂部。此外,武田開發的IBD用藥Entyvio在2023年也實現7742億日元的銷售收入,折合約54.14億美元。
多款自免藥物出色的市場表現,增強了TL1A靶點藥物能夠替補修美樂的說服力。目前,自免領域未被滿足需求大,且大部分適應癥的競爭格局還是一片藍海。在業內看來,由于疾病發病機理,自免領域開發成功的產品具有“A pipeline in a drug(異病同治)”的潛質,類似PD-1抑制劑、TNF-a抗體等藥物擁有多個適應癥。隨著研發競賽的升溫和市場預期的提升,TL1A靶點藥物或擁有更多可能。
粵ICP備17121623號 國內統一刊號:CN44-0098 郵發代號:45-18 廣告熱線:020-37886663 訂報熱線:020-37886650
Copyright www.huang-guan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醫藥經濟報公眾號
腫瘤學術號免疫時間
醫藥經濟報頭條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