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22-04-28 22:33:09作者:本報研究策劃中心來源:醫藥經濟報
“2022年前兩個月,我國醫藥制造業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僅為2.3%,利潤同比下跌17.6%。醫藥產業下行壓力比較大,但我們認為不能看得太悲觀,理由有三:醫藥需求是剛性的,政策面理性且向好,醫藥企業政策適應能力也較強。但綜合各種因素,南方所將去年年底對2022年醫藥經濟的預測值下調,按照統計局口徑,2022年醫藥制造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由原預測12.5%下調為10.5%?!?月28日,在第33屆全國醫藥經濟信息線上發布會上,國家藥監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林建寧在做《對醫藥經濟幾大熱點的思考》專題報告時如是指出。
國家藥監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
黨委書記林建寧
01 新變量引發增速調整
疫情防控新常態下,醫藥經濟增速有明顯回落:今年一季度醫藥制造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.5%,去年同期增速為33%;一季度利潤同比下降8.9%,而去年同期則是利潤大漲88.7%。
林建寧首先回顧了2021年年底對醫藥經濟運行的預測,他指出,醫藥經濟在壓力之下將進入調整期,預計呈現出四大亮點:中國創新藥加快國際化、微利時代仿制藥尋求突圍、第四終端繼續高歌猛進、疫情防控產品服務全球。與此同時,面臨終端增長乏力、投資熱度有所退潮、原材料漲價三大壓力。
“在去年的醫藥經濟信息發布會前哨會上,我們預測2021年醫藥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長18.2%。從工信部發布的數據來看,盡管統計口徑不完全一致,但走勢大體相近?!绷纸▽幹赋?,2021年醫藥制造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9.1%,較2020年與2019年有大幅提升,這與2020年基數較低、2021年恢復性增長有關,但各子行業增速不均衡,主要拉動力在于生物藥品制造業。利潤增長方面,生物藥品制造業的拉動力更加明顯,制造業利潤增幅高達69%。
而隨著俄烏戰爭、疫情反彈等新的重大影響因素的出現,醫藥經濟增長又增加了新的不確定性?!岸頌鯌馉帉е氯蚪洕鷱吞K緩慢,4月19日,IMF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從4.4%下調至3.6%,同時對中國的預測從原來的5.6%下調至4.4%?!绷纸▽幈硎?,國際形勢動蕩將影響中國經濟,對醫藥原料進口或醫保商品出口都會形成沖擊。
今年一季度,中國GDP增長4.8%,延續了總體平穩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。具體看醫藥行業,4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,今年一季度醫藥制造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.5%,去年同期增速為33%;一季度利潤同比下降8.9%,而去年同期則是利潤大漲88.7%(2020年同期基數較低)。兩相比較,提示疫情防控新常態下,醫藥經濟增速有明顯回落。
02 新熱點審思轉型變局
觀察今年開年的醫藥經濟運行情況,林建寧表示,形勢似乎比原來預測的更為嚴峻,醫藥產業下行壓力較大,并針對產業時下熱點問題提出了三點思考:
“ 思考一:經濟下行壓力對醫藥產業影響有多大? ”
雖然醫藥經濟面臨較大壓力,但不要過度悲觀,三大政策面向好:集采政策漸趨理性溫和,企業有獲益機會;醫保目錄擴容和“雙通道”政策均對市場有利;基藥則將迎來目錄調整,且帶來結構性機會。
在醫藥經濟顯示下行壓力的同時,產業下游卻呈現出一幅不太悲觀的圖景。米內網數據顯示,醫藥全終端2021年全年增速在6.7%左右;今年1-2月,公立醫院市場增幅為12%,零售端市場增幅為3.3%。對比去年上半年增速,終端市場總體保持平穩增長。
此外,從醫藥出口情況看,今年一季度醫藥制造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4.5%,雖然相比前兩年有明顯放緩,但增幅水平依舊可觀?!皬慕K端和出口的數據看,大家可能覺得,是否由于上游壓力傳遞的滯后性?”林建寧將疑問拋出,隨即話鋒一轉指出,“雖然醫藥經濟面臨較大壓力,但不要過度悲觀?!?nbsp;
拋開醫藥是剛性需求這一特性,林建寧首先從政策面進行了分析。先看集采,政策漸趨理性溫和,企業有獲益機會。在醫保方面,目錄擴容和“雙通道”政策均對市場有利?;巹t將迎來目錄調整,且帶來結構性機會。
除了三大政策面向好,林建寧認為,中國醫藥企業較強的政策適應能力也不容忽視?!按蠼洕鷫毫ο?,醫藥經濟下行難以避免,歷史經驗告訴我們,GDP的下行與醫藥工業銷售收入下行是同步的。不過,雖然壓力面巨大,但政策面趨于緩和,所以不能看得太悲觀?!绷纸▽幙偨Y道。
“ 思考二:創新藥高估值的泡沫正在被擠破? ”
創新藥領域快速融資、泡沫擴張時代結束:倒逼創新藥產業鏈向差異化、國際化(規范化)自主創新的路徑升級。
過去半年來,創新藥高估值的泡沫是否被擠破,成為業內關注熱點?!皠撔滤幨侵袊t藥產業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,這一點沒有變,但問題在于是不是原來的泡沫太大,不得不擠破?”林建寧直言,經濟下行的確會帶來投資的謹慎,而原來的泡沫也必須要擠破。
據證券時報統計,今年以來A股市場上市的96只新股(不含北交所股票)中,有33只股票上市首日出現破發,其中有7只是醫藥股。與此同時,已上市的創新藥企也面臨著發展壓力。從年報來看,盡管2021年百濟神州、信達生物、君實生物這些頭部創新藥企的營收出現了大幅提升,但仍難以扭轉虧損的局面。而研發扎堆于PD-1/L1、VEGFR等熱門靶點,嚴重的同質化競爭也會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。
那么,出路在哪?“在于國際化,在于高性價比,在于真創新!”林建寧指出,創新藥領域快速融資、泡沫擴張的時代宣告結束,這將倒逼創新藥產業鏈向差異化、國際化(規范化)自主創新的路徑升級。他同時提醒,這并不意味著創新驅動失去了融資的吸引力。事實上,今年一季度我國醫療健康領域共發生160起融資事件,其中早期融資占比35%,高達56起,再創歷史新高。
“ 思考三: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將帶來什么? ”
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對主流企業有利:通過突破地方保護主義壁壘,完善全國市場布局,并通過跨區域并購與MAH制度的實施,達到強者恒強。
日前,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》這一重磅文件的發布引發了廣泛關注。醫藥行業的關注點主要集中于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背景下,藥監政策、醫保政策、招商引資政策的走向。對此,林建寧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。
在他看來,連任ICH管委會成員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典范,因為ICH工作的實質就是審評標準的國際化,標準化升級將拉動中國市場內部及與外部的深度融合。在深化醫改方面,強力推進實施“三明模式”、DRG/DIP醫保支付改革將是下一步工作重點。而在集采上,對于建設全國統一集采平臺的業內猜想,林建寧有不同看法?!暗健奈濉?,國家醫保局將在全國創建一批醫藥集中采購示范平臺。未來集采的模式應該是在現有基礎上完善規范,國采、國談加上省際集采聯盟,聯盟之間實現數據共享,保持數據、政策一致,這也許是未來招采政策的方向?!绷纸▽幦缡欠治?。
“總體來看,我們認為,這個政策對主流企業有利,其可能通過突破地方保護主義壁壘,完善全國市場布局,并通過跨區域并購與MAH制度的實施,達到強者恒強?!绷纸▽幙偨Y道。他特別提醒,如何在破除地方保護的同時防范壟斷,是未來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時必須考慮的問題。
03 新預測定調穩中求進
2022年醫藥經濟預測調整:在去年預測的基礎上調低兩個百分點,預計2022年醫藥制造業營業收入增幅為10.5%。
林建寧在總結中指出,綜合各方面影響因素,按照統計局口徑,南方所擬對2022年的經濟預測進行調整:“在去年預測的基礎上,我們調低了兩個百分點,預計2022年醫藥制造業營業收入增幅為10.5%,較2021年增幅下跌約9個百分點?!睂τ谶@一數據的解讀,林建寧指出,這并不意味著低速增長,而是仍保持相對于整體經濟增速的平穩較快增長,行穩致遠是朝陽產業在現階段的主要特征。
“時代之變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,導致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,經濟下行壓力巨大。而在壓力之下,醫藥經濟也將進入調整期。但是,我們必須堅定信心,醫藥產業朝陽產業的特質沒改變,國家鼓勵醫藥創新發展的政策面沒改變,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改變,所以,困難是暫時的,醫藥經濟美好的未來是可以期待的!”報告最后,林建寧送上了對業界同行的祝愿與勉勵。
溫馨提示:線上信息發布會實況轉播更多精彩內容將陸續推送~
文字編輯:余如瑾
版式編輯:陳淑文
此內容為《醫藥經濟報》融媒體平臺原創。未經《醫藥經濟報》授權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轉載、摘編、復制或建立鏡像。如需獲得授權請事前主動聯系:020-37886610或020-37886765;yyjjb@21cn.com。
粵ICP備17121623號 國內統一刊號:CN44-0098 郵發代號:45-18 廣告熱線:020-37886663 訂報熱線:020-37886650
Copyright www.huang-guan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醫藥經濟報公眾號
腫瘤學術號免疫時間
醫藥經濟報頭條號